“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佛教经典汉译时许多专用名词采用了音译法

原标题:“龙”到底该怎样翻译
——汉语言文字漫谈之一

谭振江(2007-8-18)
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981609&blogid=57547

  不知从何时何人起,中华文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的“龙”翻译为“dragon”了?殊不知,“dragon”是英语中的外来词,指的是西方古老传说中样子有点像鳄鱼或蛇的凶猛怪物,它常常守着宝藏且能喷火。显然,将中国龙与之相对应,也许考虑的仅仅是两者间的形似而已。这是很不妥当的。否则,上海某位大学的校长,为了树立所谓“和平崛起”的中国新形象,怎么会有一厢情愿地要去除在他心目中是“恶”的化身的中国“龙”的蠢动。

  实际上,龙是华夏民族艺术想象力的伟大创造物。长期以来,人们借用原始崇拜的“图腾”说,将龙指称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物这是不恰当的。“图腾”(totem)印第安语,原意为“他的亲族”。指的是与原始氏族有关的某种动物。而龙则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形象。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中,远古代时代的明君圣贤英雄人物很多都与龙有着紧密的关联。

  古代还曾广泛流传着当国家民族繁荣昌盛之时,龙就会降临人间祝福的传说。《诗经·小雅·蓼萧》就说“既然见君子,为龙为光”。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开篇的乾卦就是以龙所呈现的各种变化,告诫“君子”的。因此,中国龙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高度统一的象征体。正因如此,炎黄子孙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誉。

  怎样翻译才好呢?依愚之见,还是采用汉语拼音的音译法为好。历史上翻译大师们早已做了典范。在佛教经典汉译过程中,安世高、鸠摩罗什、玄奘诸多高僧大德对许多特殊专用名词就采用了音译法。如,菩萨、波罗蜜、浮屠,还有阿修罗等等。这主要是考虑到汉语中决无对等对应的词汇,为了避免产生歧义误解的缘故。

  至于,说到“龙”音译“Long” 是个有明确意义的语词,我想只要首字母大写也无碍。像“饺子”、“粽子”这类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特殊专用词汇,采用了音译时间一长不是照样让人明白了吗?英语每天都在大量地制造新词,当然也有很多慢慢地要消亡掉,我们的翻译家为何就不能“独创”呢?

  由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猖狂地侵入,对外文化传播被迫停滞了。本来作为古老的一种曾经是强势的文化,必要是要对后起文化产生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文化中的特殊创造物在另一种异质文化中是很难找到对称性语汇与之配备的。龙就是这样卓绝的东方圣物。

  当然,有着数千年灿烂历史文明的中华文化瑰宝和经典有些是很难转译的。或者说有着不可翻译的性质。这非但不仅仅是诗歌,就是诗性盎然的大典籍也是这样的。还是拿《易经》为例吧。别的不说,开篇乾卦所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天”、“君子”、“自强不息”,坤卦所言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地” 、“坤”、“厚德载物”,想必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辞令。

  仅一个“天”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也许是倾尽一部英语大词典的所有语汇都无法言说清的。至于,像卦辞中频繁出现的“元,亨,利,贞”这一类语汇意蕴的差别,对于严谨的翻译家来说更是极限的挑战了。这就是我为何说,美国人(除非研读汉语原著)是都不懂《易经》的。一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语言及其思维的差异所致,另则是汉译英《易经》对原意必然的偏离甚至是歪曲,尽管这不是初衷,但实际的效果往往是这样。自然,要想真正领悟,当然只有从学习汉语起步了。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