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贾平凹的两会发声非常值得称赞!

  解智伟先生撰文“贾平凹两会发声值得称赞吗?”批评贾平凹建议译龙为 loong 的提案“无新意”(请见附件)。但是,译龙为 dragon 的错误至今没有得到纠正,难道不应该坚持提出改译吗?要求公布官员财产,连续提案十年,也没有人批评。可见,贾平凹改译龙的提案不是无意义的重复。

  解先生在文中写道:“清代的西方传教士把龙翻译为 dragon 即西方《圣经》以来主流话语的‘恶魔’,早在清末在美华人就开展文化自救,把龙翻译为 loong。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早被翻译为‘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也被翻译成‘Lee Hsien Loong’,贾平凹正儿八经建议的由国家外宣部门和语言主管部门把‘龙’翻译为‘loong’。”

  但问题是:海外华人音译了姓名里的“龙”字,并不等于国内官方已经改掉了 dragon 这个错误的翻译。

  解先生知道不应该译龙为 dragon,不等于国家外宣部门和语言主管部门也是这样想的。去年十一月习主席对特朗普说我们是龙的传人,结果被译为恶魔 dragon 的后代。可见国家外宣部门仍然在坚持错误的译法。贾平凹当然应该向这些机构提出改译建议。

  解先生说:“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国是’,应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文学界的代表更应该建议国家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文学创作、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法规、制度,出精品、出力作、出大师。”

  怎么才能“有利于中国文学创作、推动中国文艺复兴”?取消电影审查制度,取消书号制度,保障出版自由,拆除互联网防火墙,放宽对网络内容的限制,都是“有利于中国文学创作、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重要举措,但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能提这样的提案吗?即使提出来了,新闻媒介敢报道吗?谢先生不了解中国现在的情况吗?

  解先生在文中写道:“关于中国人对‘龙’的认知,已属常识,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司水灵物、通天神兽。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标志。”

  把“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标志”—— 龙 —— 和西方的恶魔 dragon 同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百多年前就有外国学者指出这个错误;四十多年前,国内学者也开始指出这个错误;十几年前,全国为此大争论了一场,但是这一错误被中国的外交、外宣和外译部门延续至今,贾平凹提出改译建议,恰恰体现了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清末在美华人就开展文化自救,把龙翻译为 loong”,这句话有误,不仅把主角搞错了,而且时间上也晚了近一百年。

  据笔者考证,至少在 1814 年,英国传教士 Joshua Marshman(马希曼)即已经把“龙”字注音为 Loong。

  在 1817 年,一位英国外交官即已经这样音译“龙”,他把“龙王庙”写为“Loong-wang-Miao, or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黄佶,2018年3月20日

参考资料:

  译龙为 Loong 大事记(1814年 - 2018年

  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考证:龙是如何被译为 dragon 和 loong 的

  图文视频资料汇总: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

  陕西作家、全国人大代表贾平凹建议改译“龙”为 Loong

读者评论:

漠然:知错改之善也。(2018-03-20 14:32:26)

遺民淚落胡塵里(肖漢生):恐龙和龙是不一样的,故那个英文“恶魔”的名字只是恐龙一类的英文名,而非中国龙的英文名。(2018-03-20 12:10:28)

黄佶:不论民间怎么看龙,去年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之后,官方翻译仍然译龙为 dragon,就肯定不对了。特朗普自己在大选中被敌方比喻为 dragon,被支持者描绘为杀死 dragon 的英雄。(2018-03-20 10:56:25)

川流不息:我们不是“魔”的传人,不愿改译也心中有“鬼”!(2018-03-20 10:51:01)

  黄佶回复:很有可能。我以小人之心度一次专家之腹吧:这么重要的改译问题,居然是民间在推动,如果我们外宣专家接受了这个建议,我们的脸往哪里搁?实际上各位专家学者不必有此顾虑:早在 1814年英国传教士就把龙注音为 loong,很多外国学者早就指出应该改译龙,接受他们的建议不丢脸的。

黄佶:很多人认为正确译龙理所当然,所以认为贾平凹小题大做。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外宣部门的专家居然会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坚持译龙为魔。(2018-03-20 10:29:55)

相关链接:两会代表提交的译龙问题提案汇总

---------------------------------------

附件:

贾平凹两会发声值得称赞吗?

作者:解智伟

  今年两会期间,《新京报》以《作家必须以最大的真诚面对这个社会》为题,发表了对全国人大代表贾平凹的专访报道。

  贾平凹,著名作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主席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著有《废都》、《秦腔》等长篇小说。据了解,贾平凹此前已当过二十五年的政协委员,此次是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在采访中贾平凹透露了自己准备提交的议案。大概涉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对于秦岭的建议; 二是“龙”的对外英语翻译问题; 二是会议名单里的女性名字后边不要注明“女”字。

  有报道说全国人大代表贾平凹的这一动议,引起一百六十家媒体关注。一位老教授对我说,一个知名作家、一位人大代表在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大会上提出如此意见,真让人不敢恭维。

  ……

  二、无新意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间,贾平凹提出关于“龙”的重新翻译的议案,据说这一议案的案由案据都准备得十分充分。

  关于中国人对“龙”的认知,已属常识,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司水灵物、通天神兽。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标志。

  清代的西方传教士把龙翻译为 dragon 即西方《圣经》以来主流话语的“恶魔”,早在清末在美华人就开展文化自救,把龙翻译为 loong。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早被翻译为“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也被翻译成“Lee Hsien Loong”,贾平凹正儿八经建议的由国家外宣部门和语言主管部门把“龙”翻译为“loong”。

  一个缺乏新意的话题,也会成为方案,提交会议讨论,贾平凹代表的水平可想而知,贾平凹建议将龙英译为“loong”时说,“loong”发“龙”音,看上去好似长长的龙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其实这也不是一个作家的想象,上个世纪关于 Loong 的这一说法,也散见各处。贾平凹重提此话题既无新意,又显多余。

  在全国人大的会议背景下,贾平凹谈关于“龙”的对外英语翻译的问题,修正误译这是重题重作,小题大作。

  ……

  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国是”,应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文学界的代表更应该建议国家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文学创作、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法规、制度,出精品、出力作、出大师。

(原载微信公共号“解智伟艺评”,2018年3月19日)

相关链接:两会代表提交的译龙问题提案汇总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