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中国龙遭遇西方 dragon

(作者不详,似为广州二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开题报告:

前言

  可能有人会对这个选题提出反对意见——龙,只不过是一种虚构的生物,只有迷信的人才会相信它的存在,如此说来,你们的研究必将完全建立在虚无飘渺的传说与幻想上,这不是太可笑了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有言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没有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可以是凭空而来,没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可以在不经认同的情况下流传,追寻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实际也是探讨中西方思想的差异。正因为龙的形象与龙的内涵完全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透过它,我们才能摸到中外文明的脉搏。斗胆说一句,如果笔者选择的对象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种,那恐怕本文只能从生物的层面出发,研究一下物种的地域差异了。那岂不更可笑吗?这样乏味的工作还是交给生物学家来完成好了。


选题的原因

  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自称是龙的子孙,唱着《龙的传人》,过节时要舞龙,吃水果要吃龙眼,生肖要属龙,看风水要青龙白虎,农历五月还要过一个“龙舟节”。作为中国人,如果不知道龙,就真是太不爱本国的文化了。

  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圣乔治屠龙传说中有每个月都向附近城邦要一个少女的恶龙,金羊毛传说中负责吃掉敢染指金羊毛的勇士的火龙,RPG(Role-Playing Game)中龙们就是帮助玩家升级 & 增加顶级装备的好同志,在电影中是继陨石、哥斯拉、外星人之后又一企图毁灭地球的东东。

  同为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实在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下,找出如此差异产生的源头。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个看似古怪的题目。


从哪方面研究这个话题

  “中西方传说中的龙”,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要从龙的传说入手。在中国范围内,有关龙的传说实在是数之不尽:“龙女拜观音”、“三戏海龙王”、“巧妹绣龙”、“锦线女龙”、还有《西游记》中早已为我们熟悉的白龙马,《封神榜》中被哪吒抽了龙筋的龙王三太子……而最近,西方的小说《龙枪传记》、《龙枪编年史》更是风靡一时,这部基于 AD&D(Advanced Dungeons and Dragons:西方纸上游戏,RPG游戏鼻祖——龙与地下城)的小说,里面出现了很多西方的龙,得到了笔者的青睐,本文将在这些故事中归纳中西方龙的差别。

  由此,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研究龙的差异,例如:

  龙的起源、龙的发展、龙的种类、龙的象征、龙的节日、龙的艺术、龙的崇拜……

  除此以外,笔者还可以研究一些较为贴近生活、娱乐性比较强的东西。如:电影、歌曲,当然还有电脑游戏。让我们在这些缝隙中,寻找龙的足迹!


搜集资料的方法

  1、访问 Internet。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上网已成为寻找资料的理想途径。相信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上,笔者能找到不少有用的素材——精美的图片、详实的资料、华丽的音乐……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2、到图书馆翻阅资料。 “书到用时方恨少”,要进行研究,光凭手上的资料是不够的。所幸广州城内有两所藏书甚丰的大型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二中校内也有一所学生图书馆,虽然规模不大,但近在咫尺,随时都可查阅资料,而不需在交通上浪费大量时间。在走访图书馆的过程中,两类书籍将成为笔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1)中文古籍。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想知道龙在中国古文化中的“真面目”,自然应该从古书开始。《礼记》、《说文》、《搜神记》……古老的文字含载着智慧的光辉,读一读古人眼中的龙,让时光随着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倒转,回到几百年前的时代中去。

  2)原版英文书。高中生的词汇量虽不是很大,但笔者们仍会鼓起勇气,一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资料,看一看真正西方制造的“Dragon”,顺带也提高一下英语的阅读水平。目标书目之一 ——《DragonLance Chronicle》。

  3、观看影视片段。与龙有关的电影多如牛毛,《龙与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魔域屠龙》(Reign of Fire)、《龙之心》(Dragon Heart)……简直就是数不胜数。龙,在影视作品中又是何等面目?让我们锁定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大明星,让电影中的龙也在笔者的研究对象中占一席之地。

  4、参阅游戏设定。龙已成为各类 RPG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怪物,但每个游戏对龙的设定又有所不同。从中折射出的,是游戏制作者们对龙的认知的差异。英雄无敌系列、魔兽争霸、网络创世纪……热门游戏中的龙孰强孰弱,不妨让我们来个一一比较。


研究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讨论可不仅是数学思想,把不同的信息分类,有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分类,龙文化的时空差异可以清晰的突现出来,更具说服力。

2.提取法:纷繁复杂的原始资料,不经提取,不免令人眼花缭乱。因此,笔者需要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只有经过择优录取,才可提取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3.图表法:图形与表格具有文字所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可以让论文生色不少。尤其是图案部分,笔者们不仅满足于从网上下载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打算一展身手,让多姿多彩的龙在自己的笔下“立此存照”,想必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结束后,笔者们的美术成绩也会大大提高吧(奸笑……)

  4.调查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时间允许,自拟一份问卷,走上街头做做调查,一定会成为笔者的选择。实际生活中,人们对龙的印象会不会与书中的描述大相径庭?迷底将在调查结束后揭开。


研究成果展示

  1、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自然必不可少,再加上图文并茂的叙述,一定可以让你赏心悦目。当然,笔者也会努力在文中加入更多自己的观点,而不局限于人云亦云。

  2、静态的论文,无声的叙述,不免让人感觉有点沉闷。身处21世纪,我们的研究成果怎能只停留于纸质媒介?笔者将把研究成果制成精彩的电脑课件,这份课件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龙——吉祥的图腾(关于中国龙的部分)

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这一尊“龙形堆塑”,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二十米,宽近两米,气势恢宏,位于该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这个村落的兴衰。

  古籍上的记载实在触目惊心,原始时期的祭祀总是残忍得不可理喻,祝斋、跪陈、礼拜……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角是牺牲。焚人祭天——上天需要他的臣民以鲜血换得甘霖。在炽热的火焰中,散发出人肉被烤焦时的臭味,狂热的村民却在重复着单调的祈祷,乞求天帝的怜悯。据说,当时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有两种人:巫和魍。巫,是天神的使者,用火焚烧,能使她的灵魂进入天界,得以向天神痛陈民间的旱情,求得降雨。魍,则是残疾的不祥人,往往有着矮小的身躯和总是仰面朝天的鼻孔。上天哀怜魍,生怕雨水流到他们的鼻孔里去,因而拒绝降雨,导致旱情泛滥,只有在巫术中将魍烧死,才能把这种局面结束。此时的龙,不曾拥有被称为神的资格,只是一种神用于布雨的工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残酷的祭祀方法终于受到了质疑,上古时期的焚人祭天得到了改良——从杀人改为了虐待。柴堆变成了暴晒场,活活烧死变成了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与此同时,龙的地位日益提升,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籍此求雨。《大荒东经》中“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中得“土龙致雨”,记叙的便是这种现象。“造龙求雨法”的日渐风行,祭祀方式不再血腥,相信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不能分开。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他们看得到翻卷变换的云团,看得到刺破长空的雷电,看得到瑰丽多姿的虹霓,却无法用已有的经验或常识解释所看到的气象万千。田里的庄稼何以开花结果?牛羊牲畜何以生长繁衍?毫无疑问,这与雨水有关。当天空雷电交加时,总是会下雨的,因而他们认为,天象也与雨水有关。雨量过少,草木不生;雨量过多,人畜受淹;只有雨量适度,才可五谷丰登。至于雨下多下少,就得靠祖先庇佑了。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呵呵~别忘了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不同氏族的人,往往会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本氏族选择某种神物进行崇拜的原因。而当这种种借口流传下来的时候,便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笔者仅取一例进行分析。

  公元前约二十六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广雅·释鱼》中便有记载:“有翼龙曰应龙。”只可惜这条应龙出师不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师杀得节节败退,黄帝的军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暴风骤雨收住,取得胜利。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测出几点:

  1、天气,在当时已成为影响战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哪一方将获得胜利。

  2、古时帝王出战前(如黄帝、蚩尤),往往会进行各式各样宗教仪式,希望借此影响天气。黄帝召唤“应龙”,很可能就是举行了“造龙求雨”的仪式,而风伯、雨师等人物,则可能是蚩尤军中的负责求雨的巫师。

  3、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施雨还不是龙的特权,风伯、雨师等人也能召雨。只是后来随着龙崇拜的推广,其他求雨者的名目日渐式微,最终湮没不闻。


龙的形象

  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了一个龙形象的概括:“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来,连古人都不得不承认,所谓龙,就是各种不同动物的大杂烩。只不过,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当然,龙之所以为龙,并不仅仅因为它身上有着不同动物的特征,更由于它无可比拟的神力,它操纵着风雨、雷电、霹雳,它映衬着雾霭、霞光、虹霓,它深沉而悠远,神秘得难以捉摸。它是自然力的集结,代表着强大与不可思议。人们畏惧它,其实是畏惧自己无法理解的自然。炎黄子孙们从“隆隆”雷声中得知它的觉醒,便从中抽象出它的名字——龙(隆)。

  正因为龙只不过是种种知与未知事物的模糊集结,它的形象也变化万千,随着时空差异有着不同。烛龙、应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夔龙……各种各样的龙汇集起来,简直可以编出一本龙的分类学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举个例子,龙是否有翼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据考究,在西汉的出土文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是并存的,到了唐宋时期,龙的翼就全都化为一到两根飘带了。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首先与龙扮演的角色变化有关。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显一显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严浑厚、充满震慑感。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贴近,龙的形象渐渐变得温和,显得更加亲民。然而到了明清,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建筑的装饰,当龙在屋檐梁柱上张牙舞爪的时候,它们又再一次变得高高在上,骄横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相信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随意,可塑性更强。(恐怕老祖宗们做梦也想不到,龙会变成卡通片里那种傻乎乎的可爱形象吧。)

  其次,这也可能与画家们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关。

  原始时期,龙的形象相当粗糙,一方面,因为它们是怪物,只需要它们长相可怖就好,细节就免了。另一方面,即使蛮荒时期的画匠们想把龙画得像样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也没有定下一个“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准则。到了后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稳健发展,画家们绘出的图画也越来越精美,人们不再满足于神似,而是要追究形似了。这就需要把龙的形象规范化。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画龙的理论就五花八门,差异明显,因此龙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种类。

  再其次,恐怕就要拜以讹传讹所赐了。

  谣言说得多了,就会成真,在中国尤其如此。在此,笔者仅举一例。传说上古时期,尧帝有一名出色的乐官,叫夔。尧曾经赞赏他,说:“夔一,足。”意思是: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可惜的是,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人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这句话传成了“夔,一足。”意思是:夔,只有一只脚。在后来,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把传说中的夔龙和这句误传的话联系起来,把夔龙说成了是一只脚的。于是中国传说中,也就跑出了只有一只脚的龙。


龙在文学作品中

  龙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几率甚高,诗、词、曲、小说、戏剧……几乎没有一样少得了它。

  在屈原的《离骚》中写道“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以龙为坐骑,似乎是不少文人的乐事,这是由于在古代,修炼升仙的思想十分流行,文人们在不容于世后,往往希望籍此告别现实世界的明争暗斗。而超凡脱俗的龙,便承担起接引得义务,成为大文豪们上天的交通工具。

  又如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刘备和曹操曾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讨论,曹操还作了不少评价——“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表面上说龙的变幻,实际上语带双关,但抛开政治不讲,这一段龙的描绘的确精彩。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人称“卧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呼颇值得玩味。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龙、凤喻人中豪杰,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华横溢又品性刚直,有一点怀才不遇又有一点孤芳自赏。中国人欣赏的是这样的一种人吗?难说。不过,从龙、凤的称谓中,笔者也想到另外一点:不少人会认为,龙为阳,凤为阴,两者是夫妻关系。但实际上,古人的确把龙凤相对,但并不是时时强调性别的相反(说来也是,在古文中,凤和凰才是夫妻嘛,凤是男性,凰是女性)只是后人阴阳调和的思想在作怪,才非要把龙、凤分出男女来。

  话又说回来,龙虽强大,也会有非常可怜的时候。在《西游记》中,一开始便有一条龙因为不依法令行事,在魏征手下掉了脑袋,从中可以得出,龙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被视为帝王的化身,不然,斩龙头的事非得弄出个文字狱来不可。似乎吴承恩也很有兴趣证明,龙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接下来的《西游记》中,龙们的生存状况也没什么改善,先是四海龙王被孙猴子一顿棍子打得六神无主,后是龙王的太子因犯了天条而被迫当了唐僧胯下的白马……

  当然,龙在《封神演义》里的遭遇要更凄惨些。龙王三太子被淘气的哪吒抽了筋,揭了鳞,龙王爷也被哪吒不知天高地厚地称为“老泥鳅”。这一种指责产生的原因值得考究,龙本是作为吉祥的瑞兽,在百姓心中形象极为良好,何故到了此时,人民的态度却大大改变?这不得不归咎于封建统治者们垄断龙形象的行为。帝王们宣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希望把龙作为王权的象征,在拔高龙的同时也拔高自己。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由于龙文化存在的历史太长,统治者们不可能完全把龙形象据为己有,于是人们也塑造出一些恶龙的形象,指代历史上的暴君,这就是龙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嬉笑怒骂的原因。

  对龙进行描述的文字很多,笔者也不想再连篇累牍地列举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翻《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又或是翻一翻本论文的《素材篇》,里面也摘录了一些传说。这里不多讲。

  关于中国龙的介绍,姑且在这里收一收笔吧,下面来看看西方的Dragon。


Dragon——邪恶的使徒(关于西方 dragon 的部分)


Dragon 的定义及起源

  Dragon,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微软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Dragon, a legendary reptilian monster similar in form to a crocodile and usually represented as having wings, huge claws, and a fiery breath.”(龙,一种传说中和鳄鱼类似的爬虫,它一般被描述为拥有翅膀、巨爪和烈焰的怪物)。

  龙是怎样来的呢?我认为它们是老祖宗对自然崇拜的结果。当时科技不发达,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为此捏造了许多神灵鬼怪,龙就是其中的一种。


Dragon 的悲惨遭遇

  查查英文字典,就会看到这样的解释:“龙;严密警戒的人;可怕或危险的东西;严厉的女监护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龙不受欢迎,甚至可以说是邪恶的生物。我们可以从各种传说中找到印证。

(1)邪恶的龙:

  邪恶是没有好处的,看看龙的下场就知道了。

  美索不达米亚史诗 Enuma Elish 中,讲述在创世之前,主神 Marduk 击败了混乱之龙 Tiamat,将她的尸首斩成两半,一半成为天,一半成为地,由此创造了世界;

  圣经中,耶和华上帝使 Leviathan 这种原始的龙在创世之初屈服:“You crushed Leviathan's heads, gave him as food to the wild animals.”(你斩碎 Leviathan 的脑袋,将它如食物般赐予野兽。);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百头巨龙提丰打架,宙斯当然打赢了,但是据说提丰负隅顽抗,制造了 Etna 火山的岩浆(Etna 火山,一座位于西西里岛东部海拔 3,325.1 米的活火山。根据现知的材料它首次喷发于公元前475年);

  德国中古传说《尼伯兰根》(Nibelungenlied)中,英雄 Siegfried 杀死了守护魔戒的巨龙后沐浴了龙血,升级之后又干了不少英雄事迹;

  圣乔治屠龙传说中,一只龙霸占了一个异教徒城镇,那些城镇居民送上绵羊甚至是自己的同胞来安抚它,城主的女儿被选为牺牲品之一,正当她等着怪兽来解决自己的时候,圣乔治来了,自然,圣乔治把龙给杀了(如果他杀不死龙,这个故事就不会流传下来啦),拯救了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结果原来信安拉的城镇居民改成了信上帝。

  盎格鲁-萨克森史诗 Beowulf 家喻户晓,话说 Beowulf 干了一堆英雄事迹功成身退,做了国王。此时一只龙却跑来杀害他的人民,国王不顾年事已高,跟这条龙干了一架,结果老国王和龙都受了致命伤,人民悲痛地吟诵国王的墓志铭,史诗在悲壮的歌声中结束。

(2)做保安的龙

  龙肯定不是一种很好的保安,因为它总是被人杀掉,守护的东西自然就丢失了。(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古希腊人极其喜爱用龙来做保安)

  古希腊传说英雄 Cadmus 的传奇中,龙要守住的是它自己的牙齿。Cadmus 是欧罗巴的哥哥,他爸叫他去找回被大情圣宙斯拐走的妹妹,不然就不要回家。找不到妹妹,又不能回家,他寻求神的指引,结果神说他可以在底比斯建立城市,那城市隔壁有个神圣的小森林,有只龙霸占了那里(还是守护呢?这个就要看站在哪一方了)。经过一番恶斗之后,我们的英雄再次获得了胜利,他把龙的牙齿拔了下来(又是神的指示),然后种下了牙齿,得到了一批可以做建城的生力军的战士;

  又是古希腊传说,金羊毛的故事中,看守金羊毛的龙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伊阿宋在 GF 和一班猪朋狗友的帮助下,把可怜的龙给杀死了;

  再次于古希腊传说之中,金苹果园的仙女(Hesperides)靠着一条龙的帮助,守护着苹果园里面的金苹果。这次是赫拉克勒斯想要宝物,但是他找了仙女们的老爸 Atlas(就是举天的那个家伙)去要苹果,这只龙终于逃过一劫了,

(3)商业化的龙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龙自然避免不了商业化,电影、文学作品、电脑游戏充斥着龙的身影。

  ① 电影:《龙与地下城》(Dragons & Dungeons)、《龙之心》(Dragon Heart)、《火龙帝国》(Reign Of Fire)等等。其中除了《火龙帝国》之外,其余两部均以中世纪为背景,龙在里面都是会说话的有智慧的生物;而《火龙帝国》中的龙就堕落成和《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一样,只有破坏力和大叫的能力了。

  ② 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已经提过了,这里就不讲了,要说的是现代的魔戒(Lord Of the Rings)、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以及龙与地下城(Dragons & Dungeons)系列的小说。

  魔戒:虽然魔戒三部曲中没有龙出现,但是魔戒的前传 Hobbits 中出现了龙,还要是主角,故事就是围绕它的财宝开展的。[可怜的龙啊,贪婪的“人”啊(因为种族是矮人和 Hobbits)];

  哈利波特:在第一集中就出现了刚刚出生的龙 baby,第四集中哈利还近距离和龙接触(要拿母龙的蛋)。在这里,龙是一种受保护的神奇生物,罗恩的哥哥查理还到罗马尼亚研究这种生物(我们可怜的龙终于得到一个好归宿了);

  龙与地下城系列:在这里龙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种类:颜色龙、宝石龙和金属龙。代表邪恶阵营的颜色龙有:黑龙、蓝龙、绿龙、红龙和白龙。代表善良阵营的金属龙有:黄铜龙、青铜龙、铜龙、金龙和银龙。代表中立阵营的宝石龙包括紫晶龙、水晶龙、翡翠龙、蓝宝石龙和黄玉龙。在龙枪(Dragon Lance)这个系列的小说里,恶龙和善龙在各自神祗的领导下发动了战争;而在被遗忘的国度(Forgotten Realms)里,英雄崔斯特在杀死一只白龙后得到了心爱的带有寒冰魔法的弯刀——冰亡(ice death);

  ③ 电脑游戏:游戏中出现的龙真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游戏,龙同志都会露个脸,甚至当上主角。不计龙与地下城背景的游戏(英雄无敌、魔法门、被遗忘的国度系列等)(因为这个实在太多了),魔兽争霸(冰霜巨龙)、地牢围攻(某关的大 boss)、龙族(这个不清楚)、石器时代(很丑的家伙)……,龙都是怪物(虽然它本来就是),不是给人打(因为它们占有了宝物和拥有庞大的经验值)就是帮人打架(石器里面的宠、魔兽里面的冰霜巨龙),总之好事就没有它。

  在商业化的浪潮中,龙还是带着邪恶的气息,还是英雄们(因为电脑游戏的缘故,英雄已经是普通玩家了)的好“朋友”,还守护着大批来历不明的财产,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Dragon 为什么邪恶呢?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龙无论在哪里,都是邪恶的化身,跟过街老鼠没什么区别,人人杀之而后快。

  为什么 Dragon 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呢?这个原因我们具体会在下一部分里详细说明,现在我可以简略地胡说八道一下:Dragon 的外貌主要是由蛇的特征而创造出来的,蛇很丑陋、而多数蛇是有毒的,成为邪恶的象征是自然的。而古代迷信的人们为了捏造一个邪恶的图腾,就从蛇那里借了一个形象来,创造了龙。一个或多个部落用了这个图腾后,经过时间流转与人民的想象和创造,龙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因为原来就带着邪恶的种子,添加上去的元素都是邪恶的:翅膀是蝙蝠的(为了和天使的羽翼有所区别,恶魔的翅膀就是蝙蝠的了);爪子是猛兽的(这样它杀人的时候可以更快捷方便一点啦);再加上口中的地狱之火,简直就是杀人机器,不做邪恶的事要那些武器来干啥呢?所以 Dragon 在西方就普遍被认为是邪恶的了。

  这样我们就见识了西方 Dragon,下面我们会做比较得出中西方龙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


Never End ——研究性学习结题小感

  长长的一年里,我们似乎都在快乐与痛苦的两种不同境界中来回交替,然而在这现实与虚幻的距离中,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立足点。我们研究中西方的龙,听着它们的故事,看着它们的传说,然后勤勤恳恳地写些长长的论文。终于有一天,可以丢下笔,从容地回看做过的工作了。却发现自己,虽然总是希望比先人站得更高,以一个超脱的角度来诠释古老的信仰,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立场——欣赏?鄙视?还是茫然不知所往?

  有时不禁自问,我们到底在做一件什么工作呢?过于斤斤计较事物的对错会不会有一点可笑?当我们在文学与历史这一片茫茫天地中寻寻觅觅,却发现只能在宗教与艺术的幻想中认真。似乎,无论是东方龙还是西方龙,当它们的历史从远古走到现在,它们与当初的实质已经不同了。

  只有我,仍然坐在水泥筑成的高楼里,注视着荧荧发光的显示器,呼吸着一千年后的空气。鼠标滑过,了然无声。

  回想,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很轻易地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龙=信仰=畏惧。首先是对自然的畏惧,继而是对社会制度的畏惧。信仰因痛苦和畏惧而产生。而我们现在面对龙,已再也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正如如今对所谓大自然的感觉,模糊得只剩下书中读到的印象。

  那么,现在的你畏惧什么呢?在茫茫宇宙中,使我们畏惧的根源又在哪里?

  我在互联网上,用“神秘”作为关键词搜索,在并列的选项里看到了龙与外星人——两种不同的物象,或许……也不是截然不同。面对宇宙,人类,不过是一粒星尘,比起先辈们,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又能多得了多少?在铺天盖地的神秘主义里面,存在的会不会只是一种新的迷信?我们不过把自己的不解冠上了“UFO”和“ET”名号,这与先辈们把天气的变换与“龙”相连有何不同?我们仍然是无知的。

  于是人类在创造了一门延续了数千年的龙文化以后,又开始构造一件新的创作品——所谓的“幽浮”。不过是依旧地做着自己的“灵媒”吧——自欺欺人。

  我揉揉疲倦的眼睛,把目光投向窗外流动的世界。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忙忙碌碌,来去匆匆。

  我们似乎已经能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目光来看待龙了,这使得它们并没有很快地消亡。这个时代的人,仍然需要英雄,他们需要看到能坦然承担苦难的尊严。于是龙重生,祭祀、神殿、城堡、骑士……一切又在复古的包装下重临人世,上演的却不知道是谁的历史。它们如同中世纪的幽灵,再一次回到人间,倾听着新一代唐·吉诃德们狂热的呼喊,它们的命运还会延续,直到人们热情退去……

  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回归,现在呢?

  在一本书上,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段话——“古希腊人凭本能相信神灵,中世纪人凭逻辑相信上帝,现代人用理性扼杀了本能,又用非理性摧毁了逻辑,于是只好跋涉在无神的荒原上。” 我们顺着龙的足迹,流落到虚幻的世界里,在似是而非间寻找失落的灵魂。读懂了龙的浪漫主义,却读不懂人的历史。

  “人是什么?”

  “世界从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有如戈尔迪乌姆结,(注:传说,当亚历山大大帝到达小亚细亚的戈尔迪乌姆时,有人向他进贡了一个由戈尔迪乌姆的建造者戈尔迪乌斯发明的绳结,神谕说,谁能解开他,即可统治亚洲。亚历山大大帝尝试多时,徒劳无功,最后拔出宝剑,将结切开。)困惑了人们一个又一个世纪。这就是为什么,经历了几千年,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原点上,讨论着所谓的“超自然”现象,讨论着不可测的命运。

  一切都没变。

  我们依旧孤独地生活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在名誉和金钱间游走,重演着一幕幕的悲喜剧:高尚的、卑微的、纯洁的、肮脏的……

  此刻,在茫茫苍穹间,会否有一个比我们更高的心灵,正在冷冷地俯视着我们?

  无法解开的惶惑。

  巨龙在世界的眼中渐渐老去,
  我们依然站在原处,
  带着新生的希望与不安
  静静地看着尘埃落定 。


只了解中国龙

  龙在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中的形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一个长而弯曲的身子。另一个相似的形象是蛇,然而蛇的话会有一个三角形的头,而龙是一个张大口的头。

  龙的最基本形态是蛇形,蛇的崇拜在原始民族里非常普遍,非独中国为然。这个崇拜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蛇这种动物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是非常恐怖而常见的动物。冰河时期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启蒙时代(旧、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森林和草原茂密的河流边沿,这种地方易产蛇(PS:题外话,古“它”字就是蛇的本字,原本的字型就是一条弯弯曲曲头上一个三角形的蛇。古人出门到外常用的一句问候话是“无它?”意识是有没有蛇。后来引申为泛指有没有问题,“它”也逐渐从一个名词变成一个代词。而“蛇”的含义就要再加上一个形旁虫来表示)。

  原始民族神就是怪,是一切不可掌握的自然力,所以对生活威胁极大的动物也自然就是一种神明,便会成为部落的图腾。其次,弯曲的形态很容易联想到山川大河的远景,姑而也成为山河崇拜的象征物,而山河崇拜是自然崇拜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非常“伟大”的部分。

  在考古学上,所谓“龙”型的最主要依旧就是弯曲的形态,所以说女娲等“人首蛇身”可以,“人首龙身”也不错,蛇也可以被称为龙,比如一般历史书上如果说某某伟人出生时他家里人看见龙了,也就是看见了蛇。民俗里至今也称蛇为“小龙”。

  龙的另一个形态是鳄鱼。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是亚热带气候,水中多鳄鱼,这是水里最主要的一种威胁。所以龙的躯体还有一种鳄鱼的形体成分,包括它的鳞的形制(不是蛇鳞),甚至一部分头的模样(鼻子那部分)。早期的龙形中有一种更象“兽”而不象“虫”的形态,那个形体就和鳄鱼更象了。

  龙头,主要的有过猪头、羊头和马脸(+鹿角或牛角)。猪是一种很主要的家畜,大家当然都知道“家”字本身就是房子下面有一只猪。它曾经是重要的财富象征。同样的,羊、马和牛也是重要的家畜。华夏族出于古羌族,“羌”就是一个戴羊头面具的人。还有美好的“美”字,也是羊头加大。

  马的形象则是后来我们主要看到的龙头的脸的形象,其实“龙马”一直就不怎么分明,以至于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龙是水神,八卦里“坎”卦也取形象于马,同时象征水。龙还被叫做“天马”,可以看到《山海经》里的神多半有乘龙,它就成了一种坐骑。

  鹿虽然不是家畜,也是当时人类常常见到的“仁兽”、“吉兽”,其优美、温和,同时也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生活物质(不过将鹿的形象更集中的表现的神兽是麒麟)。牛在其他环境里多也是某个神的外形,在远古时代它是比马更普遍的骑乘拉车用的牲畜,其他的用处当然也很大。

  龙爪象狗或虎。其中狗是人类最早也差不多可以说唯一驯养的“猛兽”(那些零星的养些老虎狮子的行为可不算,不过还应该考虑到猫),也就是凶狠的肉食动物了。虎也是森林地带最险恶的猛兽。稍微注意一下就知道,狗和虎,往往还是军权的象征。军队那可是国家或准国家机构(往往也就是军事部落联盟)最重要的基础。

  总之一般的意见就是龙是多种原始图腾的综合,即多个民族在文化上统一(不一定是政治上)成华夏族的象征,完成期应在周代及以后。实际上所谓“华夏族”的形成也该在周代,虽然我们说“夏”、商、周。然而在商以以前“夏”只是一个独立的地名。到周代才有了“诸夏”、“多夏”、“大夏”、“华夏”等词汇产生。

  风雨的龙:中国龙最让人熟悉也同时是最普遍的“功能”是主风雨。从江河崇拜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儿也不稀奇。由印度佛教引进的四海龙王系统也是主降雨。远古神话里最有名(后来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文学作品里就没那么大名气了)的降雨的龙是“应龙”。应字本意已经不明,但本来的形态是鸟形上面加了一横,应龙则是一条有翼的龙(中国龙有的也是有翅膀的,另外鸟——水鸟——也是风雨崇拜的一个象征物)。

  雷电的龙:雷电崇拜在原始社会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先民眼中雷电就是天的威力的象征。“神”字的本意就是闪电(神古字为“申”,申就是一个闪电形)。有雷电先要有风雨,主管风雨的龙也就管起闪电来。东方的“雷泽”中的雷神,便是人头龙身。和雷神有关的一种神兽叫“夔”,据说剥了它的皮后做的鼓就是雷鼓。有时夔是龙的样子有时又是牛的样子(但龙也有牛象,如前所言)。它只有一只脚。最早的记录里夔是一种山神。就这个字的本形,是一个有角,有爪(手)、人面(或戴面具)、身子细长站立着的形状。

  火焰的龙:这个龙是让人比较陌生的,但中国也确实有火的龙。这条龙的名字叫“烛龙”,或者说“烛阴”。烛的本意是火炬(不是蜡烛那么小的东西,蜡烛蜡烛,也就是蜡做的火炬嘛),动词化就是照明。“烛龙”的意思就是火炬之龙、照明之龙。不过这个龙火炬的照明的范围就大了,它照亮的是整个世界。传说北方有一座名为钟山的“委羽之山(委者积也,羽者白也,也就是积雪的意思啦)”,那里是天门和地户。天门上一个龙神盘踞在此,全身赤红,双目纵直突出,它的光亮一直通过地户照耀到最深的地底(九阴),因此就叫“烛阴”。烛阴的“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这个是属于创世神的一种。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