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学术论文摘选

译龙为 Drache 严重丑化了我国在德语国家的形象

原标题:论“龙”与德文“Drache”
关世杰,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年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语义分析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论证了“龙”译为“Drachen”是误译,“龙”和“Drache”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想象中的动物:起源和长相不同;引申意义相反。“龙”在中国含有祥瑞的意思,是中国的象征;“Drache”在德国含有邪恶的意思,是要被屠杀的罪恶象征。将“龙”误译为“Drache”,严重丑化了我国在德语国家的形象。国家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修正误译,建议将“龙”译为“Loong”,“Drache”译成“罪根兽”。

  关键词:龙;Drache;中德文化比较;跨文化交流

引言

一、“龙”译为“Drache”是误译

二、“龙”与“Drache”误译造成中德核心文化符号的对立

三、中国民众对龙与德国民众对 Drache 的认知有较大差异

  1.中国大学生普遍认为龙是吉祥的象征

  2.半数德国人认为 Drache 代表邪恶

四、修正误译 Drache 的必要性

  在翻译中,错译是经常发生的,也是难免的。龙误译为西方的文字源于明末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和罗明坚。【1】—般的情况下,错译的词在约定俗成时,可以容忍,不一定要把误译改正过来。然而,龙误译 Drache 是例外,需要修改。理由主要有:

1.龙是中国的象征,意义重大

  在德文中“Drache”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以 Drache 和 Drachen 为书名的关键词,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有四十三本,其中 Drache 和 Drachen 代表中国的三十六种(占 84%)。在德语词典中,Drache 和中国龙是混为一谈的。因此在德国人眼中,Drache 就代表中国。这也不能怪德国朋友,因为当前中国人自己就认为,龙就代表中国,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这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在大众文化中,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龙的传人》的歌词就是:“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台湾作曲家侯德健 1978年创造的作品,曾于 1988年和 2012年两度成为中国春晚的节目。中国自称龙为中国象征,龙被翻译成 Drache,那么德国朋友将 Drache 代表中国就顺理成章了。用 Drache 代表中国,即用恶魔代表中国,对于中国来说,其意义能不重大吗?

2.龙和 Drache 的冲突无法调和

  龙和 Drache 的差别,不是简单的祥兽和恶兽问题,其深层中是中德两种文化基因的不同,彼此都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Drache 起源于中东原始宗教,象征着火、风暴、干旱、地震、战争、黑暗等毁灭性因素,逐渐演变成《圣经》中那条让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之果的蛇,是原罪之源的化身,必须要杀死,西方文化主张人性是恶的。中国主流文化主张人性是善的。只要基督教还在德国存在,Drache 的邪恶的含义就无法消失,德国民间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绝对不会消失。因而可以预见今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德国人都会把 Drache 作为邪恶的象征,是被屠杀的对象。






书籍封面:Das Nibelungenlied(尼伯龙根之歌)

  龙起源于华夏图腾,是各个氏族融合的象征。它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吉祥物之一,为四灵(龙、凤、麟、龟)之首。它在中国的基本含义论“龙”与德文“Drache”也不会根本改变。五千年以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预见今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观念不会改变。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二元对立的,善和恶是无法调和的。这与中国的福祸可以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维相距甚远,因而无法调和。

3.不改会使我国形象在德国被误读

  对外传播通常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同文化交流的根本区别是将不同文化的因素带人交流过程。因而,跨文化的交流模式是在“5W”(who → what → which channel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ct)的模式上,增加了两个“W”(with dictionary A to encode,with dictionary B to decode),其传播模式是“7W”模式:谁 → 说什么 → 用甲文化码本编码 → 渠道 → 对谁 → 用乙文化码本解码 → 什么效果【2】。

  甲文化与乙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甲乙双方使用不同的编码和解码之码本理论,是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精髓。寓有祥瑞和代表中国之义的龙翻译成 Drache 后,在德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会误读为邪恶。把 Drache 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于中国形象不利,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自己在妖魔化自己。其逻辑是:Drache (A) 是凶险 (B),Drache (A) 是中国(C),那么,因为 A=B,A=C,所以 B=C,即凶险=中国。

  中国宋代出了个奸臣秦桧,以后中国人起名时基本没有用“桧”字的,个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龙被起个错误的德文名,我们为什么不避讳一下呢?外国人起的不好,我们必须改。

  在这方面已经有先例。通过外交途径使日本外务省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就是一例。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称呼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此举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髙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 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4.经济上,修改有利于减少我国传播经济成本和有利于中国特色产品对外出口

  有人认为,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德国人及其他西方人将会接受中国龙代表吉祥的观念,龙与 Drache 不同,并不代表邪恶。这就需要中国人及外国友人世世代代地进行解释工作,只要人类在地球上存在,这项工作就必须做下去。这与愚公移山是不同的,愚公搬开的是土和石。而龙和 Drache(若不修改)这两座山所承载的概念和信仰,将会世世代代长期存在。中外的愚公们将永无项目完工之日。对于中国来讲,这样的传播经济成本太大。不如修改误译,来个一刀两断,将龙和 Drache 分成两种虚拟动物,两者互不相干。这样的传播成本要小得多。龙和 Drache 分开后,中国的产品可以用龙的 logo,有利于中国特色产品出口。

5.不改会为中德两国民族误解和敌对留下祸根

  龙在中国是中国的象征,Drache 在德国是要被屠杀的恶兽象征。在中德关系友好的时期,不显著,若有风吹草动,很容易成为敌视中国的借口。从长期的战略考虑,为避免中德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产生的敌对情绪,修改 Drache 的误译具有战略意义。

6.更改是双羸

  更改误译有利于中国人民和德国人民(及西方各国人民)各爱其爱,各恨其恨。让中国人大胆地爱龙,不要担心德国人认为 Drache 是恶的,而放不开手脚,避免 2008年奥运会福娃中龙娃落选的情况重演。德国人民也不必顾忌中国龙中善的含义,让他们也痛快地恨 Drache。把龙和德国的 Drache 分开,把龙和西方各国的“Drache”分开,这对双方都有利,是双赢。

五、修正误译Drache之我见

  ……

  作者建议:

  1.龙音译为 Loong,Drache 译成“罪根兽”。

  2.所有源于 drakon 的西文译为“罪根兽”,将“龙”音译为对应于西文的新词。

  3.将修改作为一项国家工程。

  根据目前的研究,龙在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西方文字中的翻译都是错误的。修正译法并非易事,需要做很多工作,不能只靠学界进言,这应该是个国家行为,甚至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建议将纠正龙与 Drache 等西文的误译工作立项为一项国家工程,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全面抓起来并具体落实。目前中德关系良好,为修改误译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此事应抓紧为宜。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李奭学:《中国“龙”如何变成英国的“dragon”?》,《读书》2007年第5期。

2,关世杰:《跨文化传播理论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以龙在我国与 dragon 在英美的文化差异为例》,载姜加林、于运全主编:《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论文选》,外文出版社 2011年版,第134-135页。

相关链接:

借助跨文化传播的 7W 模型理解改译龙的必要性(关世杰)

(黄佶编辑配图,2019年9月3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