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中国人要提高“创造有生命力的人类共同词汇”的能力

原标题:对外文化翻译与交流的五个层次
蒋好书(文化部),中国翻译,2014年第三期

  对外文化翻译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翻译能力也被当作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部分,得到了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如何在新的时代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结合本人从事对外文化翻译工作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我想提出“对外文化翻译与交流的五个层次”的概念,具体阐述如下:

  ……

二、文化翻译与交流的五个层次

  ……

  一是思想、宗教、信仰、核心价值观的翻译、对话与交流(文化源动力);

  二是文艺、创意、优秀代表作的互译和传播(文化情感原型元素);

  三是制度、法律、产业、教育体系的沟通和互相译介、借鉴(社会组织和治理方法模式);

  四是人员、词汇、生活、习俗的对话与交融(日常生活与文化习惯);

  五是自然、科技、信息等普遍性知识的规范及语言共享(共同认可的知识储备)。

  ……

  (一)关于思想、宗教、信仰、核心价值观的对话与交流

  ……

  谈到信仰、核心价值观,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翻译和表达的时候了,因为很多词汇都已超出了学术范畴,具有了很强的普遍性。作为一个文化翻译工作者,我一直认为每当我们遇到任何课题,发现某个词汇在跨文化翻译中需要反复琢磨、甚至出现巨大认知歧异的时候,这就等于开启了一个文化对话的重要节点,必须加倍关注。

  比如说“唯物主义”一词,在英文中是 Materialism,尽管这个词汇在哲学上有它产生的深厚背景,但对于大众来说,它和“物质主义”几乎是同一个词,完全可能被误解。“唯物”的“唯”字本身也值得商榷,“唯”字回译成英文是 only,难道唯物主义的本质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物质决定一切,人不过是物质的组合品”吗?这种容易被误导的信息传递,真的到位吗?

https://medium.com/jesus-academy/how-to-slay-the-dragon-of-materialism

  同样,“Atheist”(无神论者)这个词也常常被理解成 Non-Believer,即没有信仰的人。无神论者真的就没有信仰吗?什么是信仰?精神追求是不是信仰?个人操守是不是信仰?没有名号,但对自然生命的珍惜敬畏是不是信仰?

https://ifunny.co/

  ……

  以前这些问题常常被当作禁区,关于具体词汇的翻译和意义转换也缺乏讨论,其实这个禁区应当尽快打破,鼓励更多词源学、哲学上的前瞻性探讨,重新释放中国自身优秀思想的创造潜力,在核心理论和思想的建设和翻译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多参考和融汇外国思想和精神领域的成果,做好自身精神遗产的清点和盘活工作,增加总量,细致思考,多做一些理论对话方面的翻译,实现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突破和成果传播。

  (二)关于文艺、创意、优秀代表作的互译和传播

  ……

  (三)关于制度、法津、产业、教育体系的沟通

  ……

  在这里,我特别想谈谈我对于“中国梦”的表述和翻译的认识问题。我特别希望能将“中国梦”描述成一种世界人民普遍都认同的梦,而不只是个人发展或者一个单一国家发展之梦,因为这样的表述会更有亲和力,也更符合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或者其他国家梦想之处。

  我曾经设想过用一个宣传片来阐述“中国梦”。在参考了西方国家常用的人文类的广告修辞后,我想这个宣传片可以做得比较优美和简单,通过多层次的叙述来描写中国人各方面的状态。

  宣传片的英文词我想了一套,基本还押韵,就是“We Live, We Love; We Work, We Think; We Play, We Pray; We Care, We Share. One World, Many Dreams.”

  意思就是:中国人会生活,会友爱,会工作,会思考,会游戏,会祈愿,会关心,也会分享。万千梦想,汇于一个世界。

https://lmwhkj.com/

  我认为这样的叙述比较适合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本身的特点,希望今后有机会和相关宣传部门的同仁一起继续探讨,或许可以尝试其传播效力。

  (四)关于自然、科技、信息的语言共享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对全球基本词汇的传播和交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有意识地提高“创造有生命力的人类共同词汇”的能力,让中国的科技类、文化类的更多积极的专有名词直接进入世界主流语言词汇中去。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比如中国宇航员、中国国货品牌、中国科技发明等等,反倒是外国记者常常用到。

  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词汇,如可乐、复印机等等,都是外国人对世界语汇的贡献,中国也要主动做些推广,用我们的成果来丰富世界的语汇。

  ……

  作者简介:蒋好书,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

作者情况:

  蒋好书,女,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1993-2000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就读并保送研究生,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2006-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电影史,获电影学博士学位。

中文名:蒋好书,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岳阳,  出生日期:1977年1月

人物履历

  2000年至今,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翻译处工作,为文化部英文首席翻译。2007年起正式就任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翻译处副处长。十年来承担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文化部领导访问、会谈、新闻发布会、重要讲话发言等活动高级口译千余起,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数十场,笔译和审校政府协定、文本、外宣、大型活动、文艺影视作品等稿件近百万字。

  为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委员会中译英研讨会成员,定期参加《中国翻译》杂志中译英词汇研讨活动。曾参加并主持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委员会“走出去”研讨分会。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蒋好书)

【编后记】

  蒋好书主任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其中很多观点值得有关人员认真思考。例如:

  “每当我们遇到任何课题,发现某个词汇在跨文化翻译中需要反复琢磨、甚至出现巨大认知歧异的时候,这就等于开启了一个文化对话的重要节点,必须加倍关注。”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对全球基本词汇的传播和交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有意识地提高‘创造有生命力的人类共同词汇’的能力,让中国的科技类、文化类的更多积极的专有名词直接进入世界主流语言词汇中去。”

  她关于中国对外政治宣传的很多见解也令人耳目一新,只是因为本网站不便涉及这个主题,本编只能忍痛割爱了。

  蒋主任关于“中国梦”的思考独具慧眼,其艺术表达也彰显了她的英美文学功底,希望能够早日看到这些优美的句子出现在中国对外宣传的广告片中。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4月2日)

相关链接:

从“宇航员”一词的翻译,看中国人的文化不自信(黄佶)

Loong 再次走进欧美时尚界:绣着 Loong 的豪华时装(黄佶)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