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专题】dragon 可以汉译为“魔蜥”或音译为“杜拉根(兽)”

可以用一个汉字汉译 dragon:蜥(黄佶)

圣经翻译者考虑把 dragon 音译为专有名词“杜拉根”(洪放)

关于把 dragon 一词改译为“杜拉根兽”的说明(黄佶)

-----------------

书摘:5-2,Dragon 一词可以汉译为“杜拉根”

  Dragon 代表的事物和龙不是同一种东西,因此不能再译为“龙”。最简单的重译方法就是音译。音译是在翻译外国特有事物名称和外国人名时常用的方法。目前存在多种 dragon 的中文音译方案建议,例如“抓根”、“劫更”、“拽根”和“獗更”,还有一种是音译加意译的混合译法:“罪根兽”。

  “劫更”、“拽根”、“獗更”和“罪根兽”在中文里都带有贬义,这和杜拉根在西方文化中主要代表“邪恶”与“魔鬼”是一致的。笔者也曾建议把 dragon 音译为“毒辣更”。

  但我后来认识到:杜拉根作为一种神话中的虚构生物,其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情感内涵是非常复杂的,在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文化认为杜拉根是恶魔的同时,仍然有少数欧洲人是崇拜杜拉根的,因此,汉译 dragon 一词时取中性的立场比较妥当,以避免使中文读者产生先入之见,更可以避免中国人卷入西方文化内部的对立。因此,笔者现在认为把 dragon 音译为中性的“杜拉根”比较合适(因担心“杜拉根”和中国人名相同,笔者早期音译 dragon 一词为“杜拉更”。)。

  在音译 dragon 一词的早期,为了避免读者完全看不懂,可以半音译、半意译,译为“杜拉根兽”,并在其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在后面写上英文原文作为注释,即:杜拉根兽(dragon)。

  西方神话中的一些反面角色,在将其名称音译为中文时,往往也采取了中性的立场,例如“撒旦”(Satan)、“犹大”(Judas)、“潘多拉”(Pandora)等等。对于女性负面角色,在音译时甚至还使用了比较正面的字眼,例如 Pandora 也有译为“潘朵拉”的,而 Medusa 则被译为“美杜莎”。

  现代故事中的魔鬼,中译时也使用了中性的字眼,例如“哥斯拉”(ゴジラ,Godzilla)。

  另一方面,dragon 也是一些蜥蜴的英文名称,这些蜥蜴没有神话生物杜拉根的蝙蝠肉翅和喷火功能,也不存在道德上邪恶与否的问题(其中一些蜥蜴甚至只吃草)。因此,用中性词汇音译 dragon 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的名称,是比较合适的。

  中文版《圣经》和合本 2010 版把 drakon(dragon)汉译为“龙”,但是在第一次出现“龙”字的地方“大红龙”的后面增加了一个注释:“‘龙’:原文音译‘杜拉根’,指万恶之兽。”2019年,联合圣经公会翻译顾问洪放博士撰文表示将考虑音译 drakon 为专有名词“杜拉根”(洪放:《和合本》的修订与专有名词的翻译,天风,2019 年第一期)。考虑到《圣经》的巨大影响力,在音译 dragon 时向它靠拢是合适的。这一举措一旦实施,《圣经》中的 dragon 将和龙彻底切断关系,这对保护中国文化、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国家统一,都有重要意义。

  杜拉根区别于龙的三大主要特征是有翼、喷火、邪恶(图 5-2-2)。一些人根据杜拉根的这些特点将其意译为“魔兽”、“翼兽”或“喷火兽”等。意译的优点是直观,但缺点是为了简洁只能描述部分特征。“魔兽”、“翼兽”、“喷火兽”这三个译名分别描述了杜拉根的三个主要特征,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正式译名,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全面反映杜拉根的基本特征。如果把三者合并,例如“喷火翼魔兽”则又稍显冗长,使用起来不方便。有学者提出把 dragon 意译为“一种传说中能喷火的怪物”。这显然是把“翻译”误解为“注释”了。

  还有学者说:“在汉语里‘dragon’也缺少对应物。笔者建议将‘dragon’意译为‘火龙’,主要理由有:‘火龙’基本上照顾了‘dragon’的最主要的特征——吐火,而且‘火’暗含‘dragon’‘fierece,violent’的特性,而‘dragon’的外形和汉语中龙的外形有相似之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说:“鉴于‘龙’与‘dragon’指的是完全不同的对象,‘龙’和‘dragon’各自连接着两个不同的文化。”

  但是,把 dragon 译为“火龙”会使人认为杜拉根是龙的一个种类,而不是和龙“完全不同的对象”。

  文字是要使用的,文字也有自己的历史。在改译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Dragon 一直被汉译成“龙”,如果音译成“杜拉根”或“杜拉根兽”,或其它音译法,字数比较多,使用起来人们会觉得不如“龙”一个字方便。例如电影名“有龙文身的女孩”,就要改为“有杜拉根文身的女孩”,所以,为 dragon 找一个只有一个汉字的汉译法,有助于推动改正 dragon 的中文译名的工作。杜拉根兽实际上是一种以蜥蜴为基础的神话想象动物,印度尼西亚科莫多岛上的 Komodo dragon 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蜥蜴(lizard)。所以,在一定要使用一个汉字的情况下,可以把 dragon 汉译为“蜥”,例如:“有蜥文身的女孩”。当然,杜拉根兽比蜥蜴厉害凶恶得多,故事也很多。把 dragon 译为“蜥”会损失很多信息。如果必须向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可以增加一两个汉字,例如:

  翼蜥:强调它是带翅膀的蜥蜴;
  巨蜥:强调它的庞大身躯和力量;
  蜥怪:强调它不是自然界里普通的蜥蜴;
  蜥魔,魔蜥:在强调它不是自然界的普通生物的同时,强调它的邪恶。电影片名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可以汉译为“有魔蜥文身的女孩”;
  魔翼蜥:则是全面描述它的特征。

  当然,这又回到意译上去了,而意译永远是挂一漏万的,因此,音译 dragon 仍然是最合适的做法。

  笔者的观点是:在不能用“三言两语”(两三个汉字为宜,四个是极限)表达出翻译对象的基本特征时,就应该使用音译,让读者通过有关注释去了解翻译对象的特征(“学习”)。即把音译译文(例如“杜拉根”)作为一个符号,而其所代表的复杂含义(杜拉根的各种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则储存在读者的大脑里。就好像我们听见或看见“哥斯拉”这个音译名(符号)时,大脑会自动在脑海里搜索预先存储(学习)的有关信息,从而知道它的基本特征:出没于现代世界的魔兽,外形很像恐龙,但体量更加庞大,四处破坏,具有正常生物所没有的特点,几乎刀枪不入等等。显然,哥斯拉的这么多特征是难以用简洁的意译、用两三个汉字,例如“巨恐龙”所表达出来的。

  (摘自黄佶著《译龙风云》

相关文摘:

《圣经》中的“Dragon”不应该翻译为“龙”(中国民族报)

马礼逊音译了 Leviathan,却意译 dragon 为“龙”(钟志邦)

译 dragon 为龙直接影响到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间的和睦共处(李炽昌)

邪教分子利用中文版圣经译 dragon 为龙攻击中国共产党(《天风》编读往来)

将 dragon 翻译成“拽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商业创见)

(黄佶,2021年11月1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