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文化走出去:日本的 gyoza 全面领先中国的 jiaozi

  日本人在保护和传播自己的文化方面做得很好,近日偶尔发现,日本饺子的名称也音译了:gyoza,而且已经在全世界广泛使用,不仅冷冻食品包装袋上频频出现 gyoza,而且很多以 gyoza 为名的小吃店也已经遍布全球。相比之下,中国的饺子还叫不伦不类的 dumpling,音译成 jiaozi 的极少,在外国只发现两家店以 jiaozi 命名。

  先来看看 gyoza 的使用情况:

加拿大,温哥华

澳大利亚,墨尔本

澳大利亚,墨尔本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法国,巴黎

日本,东京

  还有各种宣传资料:

  而 jiaozi 就很可怜了。在一个泰文网站发现一家店门面上写着 Jiaozi:

泰国(?)

  欧洲一个美食网站使用了 Jiaozi 一词,但是用 Gyoza 作为注释,可见 jiaozi 在外国的认知度远远低于 gyoza,认识 gyoza 的人多,认识 jiaozi 的人少,jiaozi 还需要 gyoza 来帮扶一把。

  仅发现少量菜单或广告图片中有 jiaozi 的字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没有找到这家店的门面照片。

  还发现一个 Jiaozi 网站,但是打不开。域名后缀 co 代表哥伦比亚。

  宣传材料:


  有些则仍然译为 dumpling,只是加了修饰词 Chinese:

  国外的中国饺子店的店名多数把“饺子”翻译为 dumpling:

美国,旧金山

澳大利亚,悉尼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美国,托那旺达

美国,米尔布瑞

美国,旧金山

美国,纽约

加拿大,多伦多

英国,伦敦

爱尔兰,都柏林,中国新年饺子节

  日本国内外的饺子店使用的都是 gyoza,但是中国国内的饺子店也把“饺子”翻译成 dumpling:

  由此可见,中国经营者们还是没有“饺子的外文就是 jiaozi”的概念。当然,这不能怪他们,英汉辞典上就是把 dumpling 和饺子对译的,国内学界也没有积极推广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

  有些店使用了“饺子”的拼音字母,但是没有写出声调符号,看上去是音译而成的英语,倒是歪打正着了:

  中国人实际上是很有创新精神的,笔者在检索资料时,发现了很多极富创意的饺子店名,例如:

用筷子夹饺子时,刚出锅的水饺的确很滑。假装责备饺子太滑,却悄悄地夸了自家的产品

虽然乱改成语不好,但仍然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名称有点邪恶,但是下面这个很高雅

行善!

  在外国,也有一些中国人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例如下面这家“道菜馆”,厅堂墙壁上挂着巨大的 T、A、O 三个字母: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

  不过这个 tao 来自日语中的“道”的发音。中国人应该使用 D、A、O。从这家店的 dumpling 和 tao 这两个失误,可以看出中国对外传播界的失职。

  中国人总是怕外国人看不懂音译的中国字,以为外国人不喜欢外来语(中国的“外去语”),实际上恰恰相反,jiaozi 和 gongbao jiding 等还是外国人叫开的,更不用说 Kungfu 了;被中国的专家教授视为大逆不道的 loong,也是外国传教士创造的,并由外国外交官和传教士最先使用起来。

  实在怕外国人不认识,影响生意,也不要永远使用 dumpling,可以在 dumpling 后面加一个注释 jiaozi:

  过一阵子后,换一下,jiaozi 放在前面,后面加一个注释 dumpling 或 Chinese dumpling:

  再过一阵,把注释 dumpling 拿掉,直接单独使用 jiaozi 一词:

  这样,中国的特色食品——饺子——的自有独立品牌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就多了一份文化和品牌财富。

  伦敦有一家中餐馆:Baozi Inn,它不仅音译了“包子”,还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中国大大小小单位门口常见的那种竖排文字的单位名称牌子,上面大书六个汉字:“伦敦人民公社”:

英国,伦敦

  店门口的 Baozi 一词并无注释,但是外国人照样兴趣浓厚,他们看看照片就知道 baozi 是什么东西了。

  总之,中国人不笨,但就是胆子太小,总是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要向上面这些有创意、有魄力的同胞们学习,保卫和传播好中国文化。

(黄佶,2020年12月22日)

相关链接:

过年吃的“饺子”别再翻成 dumpling 了噢~(微信公共号“侃英语”)

曾泰元语:冬至,饮食,英文(2020年12月22日)
  饺子的英文就是汉语拼音的 jiaozi,大型权威的词典已经收录多时。

大胆使用汉语拼音把借词推介给英语,不需过分委屈自己去迎合外国人(曾泰元)

适度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汉语的话语权(曾泰元,章忠建)

词汇翻译:国人要建立文化自信,大声说出来,大方用出去(曾泰元,讲座新闻报道)

音译文化特色词极为常见,古今中外皆然,例子不胜枚举(曾泰元)

相关文摘:

梅雨的英文是日本血统(曾泰元)

  OED 认定 plum rains 是仿译自日文的“梅雨”(after Japanese “bai-u”),不是个汉源词。怎么会这样?梅雨不是源自中国吗?梅雨的说法不是中文固有的吗?OED 怎么会做出这样违反我们直觉的判断?持平而论,这就如同 tofu(豆腐)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案例,虽然无奈,却是事实。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日本的豆腐由中国传去,时间晚了千百年。然而英文的 tofu 的确是向日文借的,于 1880年明治天皇时期进入英文,有明确的语料证据支撑。不少原产中国的概念事物,都是通过日文的中介才为西方所知,让人喟叹。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