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译者要认真对待每个术语的翻译,别让错误的说法变成标准

原标题:以科学方法指导术语翻译
李长栓(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东方翻译,2019年第一期

  提要:像科学研究一样,术语的翻译也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本文以某机关委托核查的专业术语为例,说明术语翻译应当以科学方法为指导,通过反复调查核实,找到完全对等或几乎完全对等的译法,而不应轻易相信行业标准或国内百科词条给出的英文译法。

  笔者曾受托为公安部审校一份汉英词汇表,词条来自若干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鉴于笔者既非英语母语者,又非行业专家,没有办法凭借自身经验作出判断,因此,接到任务后,笔者组织学生协助调查,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流程:

——确认词条在公安 / 刑侦行业的含义
——在英文语料(谷歌)中查找译文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与原文意思是否相同
——如果不存在,提出新的翻译假设
——在英文语料库中检验新的假设

  提出假设的方法包括 :

——查网络资料
——查汉英词典
——凭经验猜测
——询问专家

  根据核查情况,按以下规则确定译文:

——有对应说法的,用对应说法,尽量避免另起炉灶
——含义基本一致者,也可以使用
——仅查出类似说法的,可以比照翻译
——无对应说法的,尽量按字面翻译,确保用词准确、符合语法、简洁易懂

  ……

一、调查核实并不难

  ……

  鉴于我们的英语不是母语,不能想当然认为逐字翻译就符合英语习惯或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在英语母语语料库中进行核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英文输入谷歌进行检索:

  ……

二、利用引号和通配符

  ……

三、“拔出萝卜带出泥”

  ……

四、批判看待权威

  ……

  ……。看来,行业标准中的关键词英译,并不比百度百科等中文网站提供的英译更可靠。因此,对待行业标准中的英文,也应当像对待百度百科中的译文一样,经过检验后再使用。

  ……

五、让情景区分词义

  ……

六、适当变通取舍

  ……

七、理解原文是前提

  ……

  例 11:攻击类警用械具

  原译:police instrument for attack

  改译:offensive tools (for police use)

  例 12:突击类警用械具

  原译:police instrument for obstruction clearance

  改译:breaching tools (for police use)

  学生的调查报告称:网上找不到两个中文术语,但考虑到警方的正面形象,警察应该不会主动攻击犯罪分子,两种械具应该是指警方用来防止攻击的警械。因此建议改为 police equipment against attack 和 police instrument against assault。

  靠猜测定案,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况且这种猜测也毫无事实根据。

  笔者上网查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真的没有结果。于是希望从字面意思入手,找到“攻击”和“突击”的区别,甚至想通过“雪豹突击队”的“突击”行动,找到突击的含义。然而,相关中英文资料,都没有叙述突击队的突击行动。汉英词典中的“攻击”(attack、assault、charge、assail)和“突击”(sudden and violent attack、assault),看起来也没有区分作用,所以,恐怕不能勉强区分为 attacking weapons 和 assault weapons。这两个术语并列出现,一定有不同的含义。

  调查陷入了僵局,看来只能从委托人那里求助。委托人很快发来了反馈:

  攻击类警用械具:具有有限攻击能力的专用械具,如警棍、制式刀具、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等。

  突击类警用械具:用于作战及训练的突击专用械具,如撞门器、破锁器、便携式切割轮锯、伸缩式冲锋梯、攀登软梯等。

  又是让人大开眼界。中国民警用的攻击类械具,完全不同于美国执法部门用的 assault weapons(AK-47 等半自动步枪);而突击类械具,是用来破除障碍的。“械具”不是 weapons,是一种工具(instruments 或 tools)。两个短语的原译理解正确,只是看起来不像术语。

  另外,这两个定义都有循环定义之嫌。如果不是举例,恐怕很难理解。无论如何,现在两个概念都清楚了,下一步就是找到英文的说法。

  攻击类械具,能想到的是 attacking tools,但经过谷歌核查,这个短语往往是指网络黑客使用的工具。查找 attack 的同义词,发现 offensive 比较文雅。核查 offensive tools,确实可以使用:

  I support Chief Dennis Burns in tightening the protocols for the use of the Taser. I feel that a Taser is the last thing before you need to use your gun. Officers must have all the defensive and offensive tools to subdue resistive subjects. The better they are trained, the less likely there is of injury to either party.

  (Palo Alto Online, 2010)

  “突击类警用械具”当中的“突击”,应当理解为“突破”,能想到的英文单词是 break。有 breaking tools 的说法,但查看图片,发现是指用于打碎玻璃、石块等物体的工具。查 break 的同义词,看到 breach。breach 的含义是 :

  to make an opening in a wall or fence, especially in order to attack someone or something behind it: Their defences were easily breached.

  (Cambridge Dictionary, 2018)

  这与我们想表达的含义相似。经查,breaching tools 确实可以表达突击类械具的含义。以下是专门经营突击类械具的公司介绍:

  RuhlTech breaching tools are engineered to get you in. We specialize in manufacturing breaching tools for military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From breaching doors and ladders to rescue axes and rams, we carry all of the equipment you need to gain access to any entry point. We also have the equipment and experience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fabricate custom breaching tools in Spring Lake, NC.

  (RuhlTech, 2018)

  查谷歌图片,所见械具与中文定义类似。因此,“突击类械具”可以翻译为 breaching tools。

八、态度决定一切

  ……

  译者的知识需要慢慢积累,如果每次都企图蒙混过关,便白白丢掉学习机会,也就永远不会有进步。译者要认真对待每个术语的翻译,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错误的说法变成标准。

  作者简介:李长栓,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lichangshuan@gmail.com

作者情况:李长栓(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中文名:李长栓;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性别:男;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个人经历

  河南新乡地区人,现住北京海淀区。

  1993年入读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训练部(班,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现为北外高翻学院教授,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问;兼做口笔译实践,擅长法律翻译。借用英语国家流行的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指导汉英翻译,试图以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问题。通过联合国笔译考试,但选择留在北外教书。著作有《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公司,2004)、《非文学翻译》(外研社,2009)、《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外文社,2012)等。

  对翻译的见解:一、译者的理解应当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水平;二、译者需要表达作者清楚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三、译文的表达形式可能与原文相同、相似或完全不同。

  名言:“笔译是口译的基础,口译的最高境界是出口成章。”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长栓)

  【编后记】本编在理工科院校受了十年教育和训练,比较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从本文摘选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李长栓教授的研究方法和他们颇有相似之处。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4月3日)

相关链接:

“生煎”应该按照上海话的发音音译为 Sang Ji(黄佶)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