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译龙为 dragon 已经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媒介

原标题:从龙文化和“龙”的英译看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际形象的重塑
王平(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术交流,2007年十月号

  摘要: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

  在以国家形象和文化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国力的较量中,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塑对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论者多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大众传播的互动来研究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塑。本文试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以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龙”与“龙”的英译为例,探讨外语翻译对构塑中国国际形象的意义。

一、龙文化追寻:民族复兴、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精神源头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西方民族对具体动物的图腾崇拜不同,龙是中华民族抽象思维和文化想像力的产物,这使得龙文化具有多重性的丰富内涵。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既凸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又蕴含了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价值,因而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质,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发展来说,是要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复兴。……。

  ……。伴随中华民族百年振兴的奋斗历程,对龙文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评判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龙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其形成经过多次演进和飞跃,由图腾崇拜而成为祥瑞的神灵,再到帝王符瑞直至民族象征。从秦始皇自称“祖龙”后,历代帝王成了“真龙天子”。在辛亥政治革命和五四文化革命反对皇权专制主义传统的决裂话语中,龙与长城、黄河、长江一样,并没有今天所赋予的积极的文化涵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建立在现代民族国家基础上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成为全民族的共识。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如飞龙在天、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马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龙与长城、黄河、长江都被赋予了振兴中华民族和复兴中华文明的新的时代涵义。

  第二,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质,从中国当代的现实状况来说,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团结和引导全体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这次演讲中提出:“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2]60-61。之后成立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开展“立华夏文化标志,建华夏文化家园”的工作。龙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代表和象征,海内外华人以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自豪,龙的崇拜是中华民族融和凝聚的精神基础,从而成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标志之一。

  ……。

  第三,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来说,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质,是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就是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源头活水与集中体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正是对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精准概括和理论升华。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和谐世界的追求,都是一个美好而遥远的理想,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科学、全面地开掘、阐释、提升、弘扬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内可以激励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可以展示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追求,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建设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龙的英译: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国际形象的重塑

  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邪恶的象征,人们是谈“dragon”色变。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以《他们不是龙的传人》为题,讲述了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展中,龙是中国儿童喜欢画的题材,而欧洲儿童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这个花絮背后凸现出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与冲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构塑和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和中介。翻译旨在沟通人类的灵魂,因为译者的译文处理不当,反而会产生新的隔阂,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当前,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模式、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第一,在“为何译”的问题上应当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在西方,最早出现“dragon”一词的英美文学作品,大概是英雄诗史“Beowulf”。它在传说中是一个凶猛无比、守着宝藏、最后被英雄 Beowulf 杀死的怪物。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说,它是一种长有翅膀、爪子的,喷火的类似鳄鱼或蛇的怪物;The American Heritage English 说,它是一种长着狮爪、蛇尾、模样像大型爬行动物的怪物;The New Columbia Encyclopedia 说,它是常跟邪恶联系到一起的一种怪物[5]。

  由于翻译的问题,西方文化中这个可怕与恐怖的恶魔,与中华民族力量、团结、统一与和谐的精神象征“龙”等同成了同一个概念。这使得西方人始终难以理解,中国人为何将这样一种怪物比作自己崇拜的偶像?难怪乎西方人一听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立即大喊“龙来了”。

  有个名为“恐惧斗室”的耐克篮球鞋厂广告片中,一位美国球星饰演的男主角先后打败了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龙、飞天,该片在中国播放时因违反我国“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和“不得含有……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的规定,而被立即停播。

  把“龙”译为“dragon”,事实上已经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散布各种版本“中国威胁论”的媒介之一,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

  第二,在“如何译”的问题上应当拥有自己言说的话语权。

  将“龙”译为“dragon”,约是在二十世纪初。那时出版的中文版《圣经》已经开始这样翻译。近一个世纪以来,龙在中国的文化内涵早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龙”的英译“dragon”却一直沿用至今。把龙译为“dragon”,正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盛行的时代。如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资本主义的崛起,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西方化在当时被等同于现代化并成为评判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转型的惟一价值标准,在翻译过程中常见译者一味顺应西方文化的现象,中国“龙”也不明不白地变成了西方“多头、嘴里喷着火、吃人的妖怪”。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交流。翻译就是使各民族文化交汇在一起,就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更应该展现其民族文化真实的精神内涵。“dragon”在西方文化心理中是一种怪物,如果简单地把“龙的传人”译为“dragon 的后代”,会使西方人产生误解,甚至文化观念的冲突。为了给“中国龙”平反正身,可以考虑将其译为“long”[5]133,与“dragon”断绝关系。我们应该赋予“long”与“龙”相应的真实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形象的确立,中国文化的传播,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long”也会被西方人逐渐了解和接受,最终理解什么是“龙的精神”,中国人为何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形象的确立,中国文化的传播,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long”也会被西方人逐渐了解和接受,最终理解什么是“龙的精神”,中国人为何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各民族不同语言在接触过程中相互吸收是文化交流中的常见现象。翻译具有传递“相异性”的功能,即翻译可在一国的文化传统中,亦即在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中植入相异性因素。例如,从过去的 pudding(布丁)、salad(沙拉)、humbug(汉堡包)、到今日的 internet(因特网)、clone(克隆),这些西方文化的词汇已根深蒂固地移植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样,有些中国文化中的特有词汇,如 youtiao(油条)、qigong(气功)、tangyuan(汤圆)、jiaozi(饺子)、taiji(太极)、wushu(武术)等,已被西方人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已进入西方文化且被接受的例证。

  再如我国的民族语言,在古代由于受外来佛教语言的影响,借用了许多佛教语言,有的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众生、世界、菩萨、刹那、圆寂等等,至于大千世界、六根清净、因果报应、梦幻泡影、清规戒律、借花献佛、心心相印、百尺竿头、邪魔外道、极乐世界、脱胎换骨等,已成为我们民族流传甚广的成语。

  翻译的过程也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转换的过程,在两种文化交流和互相转换的过程中,翻译转换的方式及技巧上应该有新的理念,真正有效的翻译就是将真实的源语文化(中国文化)介绍给目的语(西方)读者或听众,再现丰富的中国文化蕴涵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实质。

  第三,在“为何译”和“如何译”中要“有所作为”,关键是把握好外语与母语的关系。

  翻译既是人类最为悠久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人类进行文化交流的天然屏障。哲学家德里达在《巴别塔》中说:当上帝驱散人类,变乱其语言时,“一瞬间把翻译这项工作强加于人类,同时又禁止人类进行翻译。”当前,世界主要大国普遍关注外语对其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合作环境、国际形象和作用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外语教学。

  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阿拉伯语、汉语、俄语、波斯语等八个外国语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语言,其目的就是在全球推行美国的反恐战略和民主模式,重塑美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地位,在过去一百年间令英国经济和文化受益良多,如今英国人却感到英语全球化正在危及英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在世界性的经济、教育、文化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英国将鼓励开展学习汉语和其他外国语。

  对中国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英文是使用最多的外语,是一种国际性语言,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努力提高英文翻译的水平。同时,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提高母语的水平,应该是提高外语翻译水平的基础。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除了深厚的翻译理论功底和技巧,又要贯通中西,要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功底。

  近年来,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前区缺失,尤其是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知识的欠缺,出现的笑话比比皆是。如把“SunTzu”(孙子)译为“桑祖”、“Confucius”(孔子)译为“康修斯”、“Mencius”(孟子)译为“门修斯”、“LaoTzu”(老子)译为“劳祖”。自从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式的中国人名、地名拼音译法流行,英语文字中遇到中国专用名词,大致就有了固定的译法。译者所犯的这种笑话说明了译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英文知识的闭塞。

  更有甚者,上海市在高级口译考试中,有人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译为“be rich, but not sexy”(要富有,不要性感),将“人之初,性本善”译为“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beings, sex is always good”(人之初,性都是很美好的),将“八年抗战”译为“anti war”(反战运动),这样的译文对原文来说真是风牛马不相及。

  由此看出,外语和母语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惟有同时提高外语与母语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翻译的质量问题。

  当前,在以国家形象和文化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国力的较量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已经演变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要素与重要变量。从龙的英译可以看出,开展跨文化交流,在国际社会构塑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共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2,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62.

5,吴友富. 英汉比喻的地域和民族色彩. 国俗语义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32.

  作者简介:王平(1969- ),女,讲师,历史学博士,从事英语语言学及海外中国学研究。

【编后记】

  读了王老师的论文后我很震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居然如此重视国际上的主要外语,由总统亲自发布国家语言安全项目。美国总统日理万机,肯定不会是他突然想到要搞这个事情,而是美国有关学者提出要重视这个问题,最后被官方接受,学者建议上升为国家行为。

  反观我们中国的很多专家教授在外语问题上漫不经心,把外国人对中国的象征物龙的理解寄希望于外国人自觉主动地来了解中国文化,明白中国的 dragon 不是欧美的 dragon,从而正确理解中国的龙,以及龙所象征的中国,明白中国并非如欧美 dragon 那样邪恶。

  中国的事情千头万绪,解决译龙问题是外语学界专家教授的本职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老一辈外语学者就已经注意到并指出译龙为 dragon 是一个错误,四十年过去了,译龙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外语学界堪称严重失职。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7月2日)

相关链接:

美国发布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国家语言安全项目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U.S.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9/11 world is the ability to engage foreign governments and peoples, especially in critical regions, to encourage reform, promote understanding, convey respect for other cultures an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our country and its citizens. To do this, we mus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in other languages, a challenge for which we are unprepared.

Deficit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gatively affect our national security, diplomacy, law enforcement,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t prevents us from effectively communicating in foreign media environments, hurts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and hamstrings our capacity to work with people and governments in post-conflict zones and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Our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s hampered in making effective contacts and adding new markets overseas.

谷歌翻译:

在 9/11 后世界中,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让外国政府和人民,尤其是关键地区的外国政府和人民参与进来,以鼓励改革、促进理解、表达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并提供机会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及其公民。为此,我们必须能够用其他语言进行交流,这是我们毫无准备的挑战。

外语学习和教学的不足会对我们的国家安全、外交、执法、情报界和文化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它阻止我们在外国媒体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损害反恐努力,并削弱我们与冲突后地区的人民和政府合作以及促进相互理解的能力。我们的商业竞争力在建立有效联系和开拓海外新市场方面受到阻碍。

------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7年 - 1999年)

历史学家杨盛懋:dragon 以恶为业,代表 evil(1982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