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中华龙文化传承建构的契机、挑战及对策

张郭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中华传统龙文化在每一时代的传承状况,既决定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度,同时也是一代代的信仰者不断调整建构策略,使其适应不同时代新情况的结果。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具体体现在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以及认知范畴的广域化与再定义。同时也面临大众文化的泛滥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空间的挤压、建构主体的“缺席”对传统龙文化建构能力的弱化以及认知表达的差异化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统一性的破坏等挑战。要进一步推进龙文化的传承建构,就要推动中华传统龙文化文化类型的现代化、文化内涵意蕴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华传统“龙文化”;传承;建构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民族文化的血脉”,是所有华人的“精神家园”。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是如何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时空对接”,实非易事。……。

一、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中华民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屈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几乎扫地已尽。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与文化自信的逐渐回归, 以龙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迎来了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具体体现在: 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推动龙文化建构的全民化;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带来意识形态歪曲的退潮;认知范畴广域化与重定义,深化了龙文化建构资源。

(一)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推动“龙文化”建构的全民化(略)

(二)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带来意识形态歪曲的退潮

  中华龙的文化形象长期以来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歪曲。众所周知, 龙在中国远古文化中是一种瑞兽,可兴云雨、利万物,秦汉时期即成为皇权象征,具有高贵的、神圣的文化地位。然而由于鸦片战争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翻译,汉字“龙”与西方(英语)的“dragon”对应起来,中国龙在西方人眼里成为《圣经》启示录中凶恶的、在文化心理上引起人们厌恶与恐惧的怪兽。马礼逊“在字典中把中国图腾‘龙’译成了西方妖魔‘dragon’,借以达到帮助本国政府排斥中国和激起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厌恶心理”[2](143)。这一译法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歪曲的因素, 并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华龙的文化形象建构中造成了难以磨灭的恶果。这一译法在西方世界的广为流传,使西方人对中国与中国人形成了贪婪、具有强烈攻击性、凶残的文化刻板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逐渐回升,国际形象越来越正面化, 中国也越来越自觉地向外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从崇洋媚外逐渐复归为自信、开放、大度的文化心态, 对传统龙文化的继承弘扬也更加自觉。对于“龙”与“dragon”的错误互译,中国学者也有了更多的理论自觉。近年来,许多中国学者提出,汉语应将“dragon”更名为“loong”,正是正本清源、从源头上重建自身的文化认同、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图腾神圣性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海外文化传播机构不断成熟,数量和覆盖区域不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将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理解与认同,历史所造成的对于传统龙文化的意识形态歪曲将逐渐退潮,中国传统龙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播,构成了当代龙文化建构的又一重要契机。

(三)认知范畴广域化与重定义,深化龙文化建构资源(略)

二、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挑战

(一)大众文化的泛滥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空间的挤压

  ……

  大众文化的泛滥加剧了中华优秀传统龙文化的边缘化。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工业性决定了西方文化视野下的“dragon”而非中国的“loong”才是占据传播高地的龙文化的主流。无论是在流行于中国青少年中的文学作品(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还是在以十分流行的《山海经》、《上古卷轴》等电子游戏中,抑或在《权力的游戏》、《龙骑士》、《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电影、电视剧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无一不是西方式的、喷火的“恶龙”,中国式的承载了诸多“君子之德”的“中国龙”则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杜拉更兽正在喷火杀人,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截屏

  “某些国家的较高代表性导致了它们以各种可见的方式进行文化主宰……高度发展国家最有能力创造高水平的联接。美国用户的实力超过了任何其他文化的实力,因此,美国文化的规则与信仰在网上甚为流行”[4](42)。

(二)认知表达的差异化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统一性的破坏

  与大众文化时代纷纭复杂的对传统龙文化的涂抹相联系的, 是现代人对传统龙文化认知表达上的差异化。与长期以来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相类似,现代人对具有丰富内涵的“龙”这一文化概念采取了虚化、漠化的态度。部分人将“龙”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君权皇权的“附庸品”加以简单地摒弃;部分人在大众文化的洗礼下将西方的恶龙形象与中华传统龙混为一谈,说不上来传统中华“龙”与西方龙的区别;部分人将“龙”平面化、简单化理解为生物龙、政治龙、宗教龙、民俗龙的一种,而忽视了龙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在这些简单化的认知表达中,与“龙德”、“龙神”、“龙位”和“龙道”等挂钩的“中国龙”很难形成显著的文化景观,在现实世界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局面, 难以进入一般受众的文化视野。

  ……

(三)建构主体的“缺席”对传统龙文化建构能力的弱化(略)

三、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策略

(一)推动传统龙文化文化类型的“现代化”

  ……。今天中华传统龙文化面临着更加致命的时代环境,必须将龙文化转变为“民族文化象征”,使其符合现代国家、民族共同体和文明社会的时代要求,才能继续获得其存在的合法性证书。……

(二)推动传统龙文化内涵意蕴的“现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民俗文化、工具器物、考古发现中提炼龙文化的价值所指,不能凭空造屋, 将所有美好的价值品格毫无根据地施加在龙这一名词之下,这样只会造成龙文化特色的消失与学术讨论的混乱。在归纳总结龙文化的价值内涵时,要运用哲学、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找到龙的形象背后的深刻内涵,努力挖掘龙的生命力的深刻源泉和龙成为中国人广泛认同的民族文化象征的深刻根据。

(三)推动传统龙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当前的龙文化主要体现在节日祭祀、音乐歌舞、戏曲曲艺、药物香料、起居服装、书画票币等方面。毋庸讳言,这些文化传播载体与青少年均有着不小的心理距离, 龙文化走近青少年身边并不容易。因此, 要挖掘龙文化与青少年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相适应的一面,例如,利用龙文化进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龙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要多创造出承载龙文化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例如武术健身、竞技游艺、工艺美术等方面,吸引他们走近龙文化、传承龙文化。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龙文化遭到不少人的攻击。批判“龙的现代图腾崇拜”者有之,批判龙的文化精神者有之,将“龙”妖魔化者有之……对“龙”的存在,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应当予以拒绝,然而,对于与中华文明几乎有着同样长久历史的中华传统龙文化,我们却不是想扔掉就扔掉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一古老文化适应现代社会,使其“返本开新”,这是所有“龙”学者们需要长期探讨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2,郭旭明:从“Dragon”到“loong”论意识形态对“中国龙”英译实践的操纵 [J],云梦学刊,2009,30(4)

4,曹荣湘:解读数字鸿沟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作者简介:张郭男(1992-),男,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载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1月

  【编后记】这篇论文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所在的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随着看到的资料越来越多,我越来越认识到译龙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翻译问题、对外传播问题,它还是一个文化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中国国家主席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中国的一亿基督教徒却因为《圣经》里最大的恶魔 dragon 被翻译成“龙”,而把龙视为魔鬼,砍坏家具上的龙雕刻,撕毁绣了龙的被面,抗拒姓龙的人,拒绝过龙年,……。一旦有机会,不知道他们会对十几亿自称“龙的传人”的同胞们做出什么事情。虽然有爱国牧师苦口婆心解释龙不是 dragon,但是,只有改译龙,才是切割龙与 dragon 之间联系的最好方法。(黄佶编辑、配图,2019年6月16日)

  相关链接:

把“龙”翻译为“dragon”有三大危害(黄佶

致中国基督教两会:请别再把圣经中的 dragon 译为龙了(黄佶)

结婚时家有基督教徒为什么不能用跟龙凤有关的物品?

因为龙和 Dragon 错误地互译,中国基督徒误解龙为恶魔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