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治疗“恐龙病”的最好办法是改译龙

  百度百科里有一个词条:“恐龙病”,它的描述是:“恐龙病是指一些中国人因为担心向世界传达一个专横的中国形象,而不敢在世界面前展示龙的形象的一种现象”,这没错,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它在 2006年12月还引发了“弃龙风波”。

  词条在“认识误区”部分列举了两个认识误区,第一个是“中国龙在西方代表邪恶”。

  词条引用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话,说它“道出了龙能屈能伸纵横四海的性格,和中华民族龙腾虎跃的英勇气概。”

  词条说:“中西方文化接触的几百年,西方人已经接受中国龙代表威武与吉祥,并不代表邪恶。一些人想当然地揣测西方人观察问题的方式,从而逐渐失去自己的视角,是由于对西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问题是,即使“西方人已经接受中国龙代表威武与吉祥,并不代表邪恶”,但是中国龙坚持和西方象征邪恶的杜拉根兽(dragon,很多人称其为“西方龙”)同名,难免不使外国人产生邪恶的联想。就好像如果李小龙不叫李小龙,而叫李小虫,观众会产生什么联想?会联想到“龙腾虎跃的英勇气概”吗?

  “人如其名”,神话动物、文化象征何尝不也一样?

  词条认为第二个认识误区是“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

  词条说:“西方的龙成为邪恶的象征只是从基督教时代才开始。”“在基督教以前西方龙善恶兼有形象各异,……。”。

  那么基督教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昨天才开始?所以“西方龙”作为“邪恶象征”的影响力还很小?显然不是。

  百度百科“基督教”词条说:“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 1 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也就是说至今已经有二十个世纪了,两千多年了。

  “西方龙”作为“邪恶象征”已经两千年了,中国龙却还要去借它两千年前那一半“善”的光?中国龙为什么要这么可怜?为什么不能有一个自己独立的、专用的外文名字?

  即使“西方龙”在两千年前的确是“善恶兼有”,现在还能剩多少善?能够配得上“代表威武与吉祥”的中国龙吗?

  百度知道里有一个词条:“2022年全世界基督徒人数”,它说:“据统计,2022年全球基督徒人数 23.4 亿人,占全世界人口的 30%,基督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布图,地理沙龙号,2019年2月3日

  中国龙“代表威武与吉祥”,却和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认为的“邪恶的象征”同名,这是不是很不合适?

  百度词条“恐龙病”说:“国内有人说中国龙和西方 dragon 不同,所以应该翻译成 long 或 loong。但西方 dragon 的概念是想象的会飞行的爬行动物,有各种不同种类,足以涵盖中国龙的形态。任何一个西方大人和孩子看到中国龙都会说这是 dragon。”

  但是,dragon 的概念仅仅是“会飞行的爬行动物”吗?词条作者难道忘记了自己在前面说过的话了吗?它还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眼里的“邪恶的象征”。

  dragon 能够涵盖中国的龙吗?一个“邪恶的象征”能够涵盖“代表威武与吉祥”的中国龙吗?

  人们建议改译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龙和 dragon 的象征意义截然相反,词条作者也一直在讨论两者的象征意义,现在却只讲“形态”,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任何一个西方大人和孩子看到中国龙都会说这是 dragon。”问题是,西方大人和孩子指着中国龙说这是 dragon 时,会忘记两千年来 dragon 一直是“邪恶的象征”吗?

  词条作者说:“而所谓龙‘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不是很好’也是想当然之谈,是强加于中国人自身的心理投射。”

  中国的龙和有两千年历史的“邪恶的象征”同名,形象会好吗?

  如果 pizza 被汉译成“砒霜”,中国大人和孩子看到意大利馅饼时都说这是砒霜时,他们对这种食物的印象会好吗?

漫画,黄佶,2015年

  词条说:“国内有人说中国龙和西方 dragon 不同,所以应该翻译成 long 或 loong。”

  何止是“国内有人说”?国外不仅早就有人译龙为 loong,而且早在 1882年就直接在文章大标题里就这样写了。

  词条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龙在西方形象很好。比如德国畅销小说《骑龙士》火龙就是主人公的忠实战友,美国电影《驯龙高手》中的龙友善可爱。美国电影《花木兰》中的中国龙更是女主角的好伙伴。当代美国儿童很喜欢看动画片《龙的故事》,故事中两个孩子穿越到龙的幻想世界中,那里的各式各样的龙善良活泼,和孩子嬉笑游戏,一起冒险于梦幻王国。这个动画片反复播了 15 年,培养了两代美国的‘龙之友。”

  百度百科词条“米老鼠”说这个形象在 1928年就诞生了,快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比上述电影早多了,那么全世界的人对老鼠的态度转变了吗?不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更何况,西方还有大量小说和电影描绘邪恶的杜拉根兽,对西方人的影响极大。别的不说,仅仅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空龙”就十分邪恶。显然,把杜拉根兽描绘成恶魔,才和它是邪恶的象征相一致。正面描绘杜拉根兽只是艺术上的一种戏剧性手法而已。

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截图

  “恐龙病”词条说:“一些人想当然地揣测西方人观察问题的方式,从而逐渐失去自己的视角,是由于对西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西方人观察问题的方式和中国人没有本质区别,西方人也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可口可乐最初被汉译为“蝌蝌啃蜡”,于是可口可乐公司让中国人帮着换了一个好名字。

  很多中国人的确对西方很了解,但是毕竟自己仍然不是西方人,自己的母语不是外语,所以不应该轻易“以中国人之心度西方人之腹”。面对跨文化翻译这个问题,中国人还是以自己的母语为例子比较好,这样才能看出问题的症结。

  不敢在外国人面前用龙象征中国这种毛病的确存在。治疗这个病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改译龙,把龙和 dragon 一刀两断,告诉外国人,这是 loong。

(黄佶,2023年2月17日)

相关链接:

介绍和解读:西方影视作品中“龙的正面形象”(黄佶)

专题:外国电影电视剧里的“龙”(dragon)

专题:弃龙风波(2006年12月4日爆发)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